人民網雄安11月12日電 據中國雄安官網消息,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,扎實開展“黨史學習一刻鐘”活動,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周密部署、精心實施,自5月份起在全局開展12期“百年黨史我來講,紅色光輝照我心”主題宣講活動,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往深里走、往實里走、往心里走,積極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從百年黨史和習近平總書記“七一”重要講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用黨史學習教育引領全局加強作風建設,激勵全局黨員干部以昂揚的姿態投身新區建設發展,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。
學在深處,入心入腦固根本
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突出抓好“關鍵少數”,領導干部先學一步、深學一層。活動中,該局研究制定《“百年黨史我來講 紅色光輝照我心”宣講方案》,充分利用局務會前的15分鐘,由參會的一名班子成員結合黨史學習指定教材,圍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,聚焦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工建設實際,集中學黨史、讀原文、談體會,交流分享思考收獲。各業務組干部帶著信仰、帶著感情、帶著責任開展主題宣講,形成“比學趕超”良好氛圍。活動開展以來,該局已先后開展黨史主題宣講60余次。
此外,“七一”當天全局集體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,聆聽習近平總書記“七一”重要講話,召開青年干部讀書會學習交流,組織全局80多名工作人員認真撰寫心得體會,引導全體黨員深刻領會和把握講話的重大意義、豐富內涵、核心要義、實踐要求,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,更加自覺地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、指導實踐、推動工作。
走在前處,紅色資源傳精神
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把“家門口”的紅色資源作為最現實、最生動的教材。在活動中,該局分別于5月6日和6月27日,到雄縣米家務烈士陵園、容城北后臺烈士陵園,緬懷英雄、重溫紅色記憶。
在雄縣米家務烈士陵園,該局開展“感悟生死之約,弘揚硬骨頭精神”主題黨日,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,肅立默哀,重溫入黨誓詞,參觀抗戰展覽館,追憶米家務一帶革命軍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和緬懷曠伏兆、劉秉彥等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。在容城北后臺烈士陵園,大家通過莊嚴宣誓的儀式,以刻骨銘心的方式緬懷先烈。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,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,講好紅色資源背后的故事,讓黨員干部在耳濡目染中重溫紅色記憶、傳承紅色基因。
此外,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還于9月17日赴啟動區開展“項目一線講黨史 中秋慰問鼓干勁”主題黨日活動,現場感受建設工地熱火朝天的景象,激發全體黨員干部擔當作為、干事創業的熱情,引導全體黨員干部不斷從百年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、汲取奮進力量,以更加優良的工作作風,推動“五新”目標加快實現和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發展。
用在需處,急難愁盼盯著辦
黨史是明燈,也是號角。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改革發展局把黨史學習教育同總結經驗、觀照現實、推動工作結合起來,從黨史中找答案、找方案、找辦法,領悟黨的偉大決策。
在黨史學習中,提升新本領,開創新模式,積極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并扎實推進“項目一線黨旗紅”活動,聚焦重點項目,提升改革意識,持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,上線項目審批區塊鏈系統,實現不見面審批、高效審批、透明審批、智能審批,落實“平臺之外無審批”。2021年,改革發展局出具項目前期工作函110多個。圍繞解決企業困難、開展消費扶貧、糧食儲備、建設區保障、征遷資金撥付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,改革發展局梳理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項目清單24條。扎實開展工業企業領導包聯,組織專場對接會,促進服裝企業與新區建設、教育、醫療市場合作,推進協調解決問題31個,解決用地需求355畝。推動消費扶貧,建設新區扶貧“三專”數量94個,扶貧產品銷售額602萬元。推進區塊鏈資金撥付體系建設,工程建設資金區塊鏈系統已實現上鏈項目122個,項目概算總額1000多億元,總包合同金額1000多億元,分包企業2600多家,分包合同金額近300億元,支付資金14萬余筆,支付新區建設者工資115771人次,未出現一筆資金安全問題,有效避免了百姓征遷款和新區建設者工資截留、挪用、拖欠等問題。
微信
微博
返回
頂部